今天: | ![]() ![]() |
昨天: | ![]() ![]() |
總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a2
豚擺尾 龍顯柱
蓋溫王宮是村中的大事,而宮外的兩根大石柱更是整個工程之首重,因此村民特地遠從台北觀音山訂購兩根大石柱,由「宜蘭(或恆春)號」千里迢迢地運到溫王宮前的海邊。船抵達時大夥便用布袋、繩索、網子等等層層綁纏,推入海底,石柱被幾條粗大的繩索綁住,每條繩索約四、五十人,共幾百人大家嘿呦嘿呦由海底-沙灘-堤防-宮埕,齊力地硬往上拉至目的地。
石柱抵達後,石雕師傅就諄算著要如何雕刻這麼大的兩根石柱,他想來想去,決定要用比較省力也較為快速的方法-「打沉花」(陰刻)。暗下決定後,這一天,外垵海灣湧入了大批的海豚,有的擱淺在沙灘上、有的被拉上岸,場面好不熱鬧壯觀,石雕師傅亦忍不住、好奇地下去湊熱鬧,一到了淺灘,冷不防!被一條大海豚的尾巴猛力地甩打到一隻腳而跌坐到地上,師傅忍不住地哀號,旁人將他扶起來,他一拐一拐地顛著,腳已瘀青、變形骨折。在這場傳奇的海豚靠岸盛事中,沒有人受傷,唯獨這位師父。為什麼呢?石刻師傅驚覺這是因果報應-「想要偷懶、省事處理龍柱的態度,溫王爺加以懲罰來警示改過」,此後老師傅每天撐著柺杖,誠心誠意地用「浮雕」的方式,將龍柱精雕細琢,完成後的龍柱栩栩如生,猶如真龍蟠踞,守護在溫王殿前。
後記
a2-1:民58年重建的溫王宮殿外的龍柱。
a2-2:民94完成的溫王宮,西側殿前安置原58年重建時的龍柱。
a2-3:老師傅浮雕的龍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