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| ![]() ![]() |
昨天: | ![]() ![]() |
總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b1
神駒奔騰的-白馬坡
相關地名:白馬坡、白馬頂、白馬崎、白馬下、白馬井、白馬穴
西台古堡東側的山崎,被一大片白沙所覆蓋,從馬公、風櫃往此處眺望,會驚覺山崎怎麼會有一匹白馬?尤其在起風的時候,馬的前後腳不斷的奔跑,身體隨之起伏,馬頸上的鬃毛和尾巴的鬃毛飄動,好似一幅駿馬奔騰的動畫,這就是傳說中的白馬坡。
◎媲美赤兔馬的白駒
三國時代的關公有一匹赤兔馬,後來關羽被呂蒙所殺,赤兔馬失去了主人,傷心的絕食而死,在白馬坡亦有一段媲美赤兔馬的故事。
故事發生於清乾隆三十年(1765)的9月23日[1],白馬連同他主人一起渡海來台運送貨物,到內外塹附近突然遇到颱風,強風、巨浪排山倒海,一波接著一波撞擊船隻,最後所有的船隻,全部被擊碎,白馬的主人落海後,白馬見狀立即躍入海中救主,可惜風浪太大,最後白馬背負著主人在海中淹沒。待風平浪靜後,村民在沙灘上看見白馬仍然背負著主人,只可惜已經雙雙氣絕。後人感念白馬的忠誠,稱此區域為白馬坡。
◎白馬的存亡:點穴高手與取水變血
點穴高手
奔騰的駿馬,是有靈氣的,在風水上叫白馬穴;白馬穴會帶給地方上極大的福氣--出現大官或皇帝,因此有些地方上的人常想要把祖先的墳墓葬於靈穴上。每當開挖墓地時,地底下的「地靈」受到震動,玄氣流動奔竄,八字輕的人遇到,往往受不了,因而死亡。
相傳與白馬坡遙遙相對的風櫃,在地靈轉動時,村內有些青年人,一出門見到靈動的白馬,馬上被沖煞到,身體就會莫名其妙的不舒服,最後流鼻血而身亡。
風櫃人推測這跟白馬穴相關聯,就處心積慮的想要破壞白馬穴,最後從唐山請來了一位高人,悄悄的把白馬穴給破壞了,穴被點死了,白馬亦隨之消滅。
取水變血
政府來台後在砲台駐軍的阿兵哥,為了方便取水,就在「白馬窟」挖井,開挖才不久,就湧出赤紅的「血水」。村民相傳,挖井的地方,剛好是白馬的穴和血脈,血流而馬亡。
【俗諺】
◎『白馬向外,西流拜內』:白馬坡的馬頭面向南邊的大海奔騰,而西邊的西流捲起一排排的浪花拍打的方向朝向村內;這兩種畫面結合為一,就好似白馬奔騰在海上捲起如塵的白浪;這樣的方向組合在風水學上對本村是較為福氣的--聚財、人才輩出,如果方向相反則較不妙。(許清源口述)
◎「娘傘無出山,白馬無鞍,無法度出大官」:「娘傘」是內垵的牛心山,「無出山」即山不高,無法跟鄰近的山一爭高下;「白馬無鞍」意指白馬坡上的白馬沒有供人騎乘的馬鞍,「無法度出大官」--因此這個地方無法出現達官貴人或是皇帝。(李有遠口述)
後記一 :白馬穴追真
對於白馬穴所在位置的井,筆者與士為在白馬坡實地上下搜索,結果查無所獲。到剛毅老師家請教這件事,他也不知道,湊巧這時他的太太剛好不經意的聽到,她馬上斬釘截鐵的說:「有這口井,年輕時我常常取井水澆菜。」;筆者這時體悟到這些耆老的口述歷史,是有其根據與傳承,絕非只有傳說與揣測,但因地形與地貌隨時間而變動,有些口述資料,需要有些想像力來貫串古今,而不要擅自加以論斷。
後記二 :白馬穴與龍的沉浮
相傳白馬穴被破後,西嶼以外垵為首的「龍頭」就慢慢的的往下沉,而竹灣為尾的「龍尾」就慢慢的往上升;然而風水輪流轉,這種轉變亦會隨時間慢慢的變動,一甲子後(60年)龍頭就會再慢慢抬頭升起。(許清源口述)
後記三 :白馬坡形成的自然因素
白馬坡的東北側是一大片沙灘,長達半年的東北季風,順著山背,颳捲起滿天的白沙,最後飄落到南面的山崎和海邊,形成了白馬坡和白馬下的海灘;在外垵國小尚未設校以前,要到內垵唸書的小朋友,此處是必經之地。清晨小朋友們相互約定前往學校,穿著厚厚的大衣,一到此處冷風吹起風沙暴,打到臉上刺痛無比,大家必須要把頭縮在衣服裡,用大衣遮住臉,手拉著手、弓身頂著風前進,過了坡後,才安心的上學。(劉美人口述)
[1]此船難在1766《澎湖記略》卷十二‧藝文紀,有一篇〈創建西嶼義祠記〉記,記中提及此次颶風有三十餘艘船隻被擊碎,淹斃一百二十餘人,為使孤魂有所依靠,於是在附近建立義祠,於1766年完成,稱西嶼義祠。此義祠村民一般稱為「萬善爺公」廟。但書中並無記載白馬護主的傳說。
b1-1:山頭的內灣上即為白馬坡,現今已漸被雜草覆蓋,白馬形狀已不復見。
b1-2:遠眺白馬坡(在基地尖塔的左下方),依稀看見片片沙土還露在外。
b1-3:遠眺白馬坡遠眺對面的風櫃。
b1-4:與士為大哥踏訪白馬穴。
b1-5:從西台古堡往西流看,拜內的潮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