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:::
教育111專案

好站推薦
到訪人數
今天: 6565
昨天: 9191
總計: 350769350769350769350769350769350769

圖片跑馬燈
LINE_ALBUM_海飄島嶼藝術體驗海廢化石考古隊_230503_5.jpg
LINE_ALBUM_海飄島嶼藝術體驗海廢化石考古隊_230503_5.jpg
國中組_第六名_黃禧年
國中組_第六名_黃禧年
國小中年級組_第三名_謝中立
國小中年級組_第三名_謝中立
國小低年級組_第五名_李又恬
國小低年級組_第五名_李又恬
國小高年級組_第五名_葛侑軒
國小高年級組_第五名_葛侑軒
LINE_ALBUM_海飄島嶼藝術體驗海廢化石考古隊_230503_7.jpg
LINE_ALBUM_海飄島嶼藝術體驗海廢化石考古隊_230503_7.jpg
國中組_第三名_許仲葳
國中組_第三名_許仲葳
相片封面.jpg
相片封面.jpg
國小中年級組_第一名_許庭瑀
國小中年級組_第一名_許庭瑀
幼兒組_第五名_郭靖衍
幼兒組_第五名_郭靖衍
:::

13. b4-古今要塞軍民趣談

b4

古今要塞 軍民趣談

     外垵的方山台地,到處可見軍事防禦設施,因為這一帶,從古至今,一直是軍事要塞,歷代不同的統治者,遺留下各種不同的軍事建築風貌。

    早在明鄭朝初期此處即設有營房、煙墩、砲臺等,到了朝末年的西台古堡,治時代的清旗仔砊、山洞、地道、觀察所、風林、柴厝仔大槍四角池無尾所,光復初期山邊和海邊的碉堡(砊)、三台等,直到今天還有多處的軍事管制區。比較日本人和中國人的防禦建設,日本人特別會挖山洞和地道,中國人則擅長蓋碉堡。

    軍人駐防在此,與村民往來互動,有溫馨、和樂的一面,也有緊張、衝突的事情。奶奶經歷不同的時代,對軍和國軍有不同的感受。奶奶七、八歲的時候,青枝仔砊住滿了軍,因爸爸是木匠,軍會叫他去做雙層床、桌椅、置物櫃、支撐山洞的樑柱等,奶奶喜歡跟著爸爸去一探究竟。常常去,也就跟軍越來越熟,日本人都叫她「子仔」。

    爸爸在青枝砊的露天空地工作的時候,她閒來無事就在地道裡晃,地道彎彎曲曲,通到哪裡也不知道,在地道兩側挖了許多小房間,放一些武器彈藥、糧食、酒和雜物,通道重要的關口各有衛兵站崗。雖然這裡是禁區,但因子仔是小孩子,又長得可愛,軍常常會拿些糖果,叫她偷偷藏在和服裡。

    長年躲在空氣污濁、空間狹小的地道,加上思鄉、戰爭壓力等,心情鬱悶,想要借酒澆愁,又苦無藉口,小兵們想到一個妙計「打破酒缸有酒喝」--技巧性的踢壞酒缸,流瀉出來的酒,充塞在地道裡,名為救酒,實際上卻能喝酒,軍官知道實情,也不忍指責,就這樣度過太陽帝國在異鄉最後的日子。

    日本戰敗後,中國軍駐守在西台古堡,假日這裡成了露天電影院,村內老老少少與軍人邊看邊聊天,軍民一家和樂融融。但提到砍柴,則又是另外的一個情景。

    在那個時代上山砍柴是每個婦女必定要做的事,沒有木柴就沒辦法炊煮,但山上的軍事管制區附近不可以砍伐林木,因此常常發生「貓捉老鼠」、「螞蟻搬兵」的狀況,有些上山偷砍柴的婦女,常被追的落荒而逃,鞋也不要、鐮刀也不要了,只要不被抓到就好,因為聽說被抓到,會被毒打一頓。但子仔卻有不同的經歷,被抓後,她懇切的述說丈夫在金門當兵,自己一個人又要扶養雙親......,阿兵哥同情她,不但不處罰她,反而還送了一些食物給她帶回家。

    子仔丈夫退伍後,體恤其辛勞,因此常常上山幫她種田。有一次他將蕃薯的幼苗種下去,並辛苦的從大槍挑水過來澆水。阿兵哥覺得他種的地方好像越過界了,就把幼苗全部拔起來,他一看,氣得怒髮衝冠,拿起鋤頭猛追,要打阿兵哥,阿兵哥見狀,拔腿就跑、逃之夭夭。幾十年過去了,每當子仔回憶此事,想起當年先生的模樣,就會忍不住哈哈大笑,快樂與甜蜜洋溢其中,因為那是他們攜手共度、真心扶持一起走過的歲月,大環境再怎麼苦,也就不以為意了。

 

附註一:軍事的山洞地道與碉堡

A-山洞地道:延著海岸線的外垵山麓地質,在表層蓋了一層薄土,薄土底下是約5公尺的玄武岩柱,石柱下是土層;軍就在石柱下較鬆軟土層挖防空洞,洞與洞相接成地道,整個山麓細看都是這種防空洞。筆者在少年時曾與一些死黨去探險過,山洞有大有小,裡面大多有積水,由於洞內黑漆漆的,且發現蛇脫去的皮,所以不太敢深入進去,只有在洞口探一探。長大後曾鑽過青枝砊旁的地道,裡面四通八達,像蜘蛛網一樣,由於又發現了蛇皮,且有些地方積水、崩塌,所以也沒有全部都鑽過。

B-碉堡:沿著海岸線的山上都有碉堡,其中又西埔北勢三台最多,整個外垵海邊,不管村內或村外,約每三、四百公尺就有一個碉堡,有些碉堡軍人必須住在裡面。

 

b4-1:現今青枝砊上面的碉堡,為據時期主仔阿爸的木匠工作場地。

 

b4-2青枝砊連接內部的地道基地,圓形洞為其中的一個出口。

 

b4-3青枝砊地道出口,有的現已崩落,有的被雜草覆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