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  • slider image
:::
教育111專案

好站推薦
到訪人數
今天: 7272
昨天: 9191
總計: 350776350776350776350776350776350776

圖片跑馬燈
國中組_第一名_陳姿蓉
國中組_第一名_陳姿蓉
國小高年級組_第六名_余建智
國小高年級組_第六名_余建智
國小高年級組_第二名_陳昱融
國小高年級組_第二名_陳昱融
國中組_第二名_王瑋
國中組_第二名_王瑋
幼兒組_第六名_陳郁觀
幼兒組_第六名_陳郁觀
國中組_第四名_薛宸逸
國中組_第四名_薛宸逸
幼兒組_第三名_葉騏瑞
幼兒組_第三名_葉騏瑞
國小高年級組_第三名_謝心悅
國小高年級組_第三名_謝心悅
國小低年級組_第三名_郭靖童
國小低年級組_第三名_郭靖童
幼兒組_第一名_莊婧孜
幼兒組_第一名_莊婧孜
:::

29. c11-金窟

c11

金窟【台語版】

扳從頭是一位流水足特別的所在,以前在這「放攔」,一年所賺的塗魠(thôo-thoh)錢一注一注有夠食擱有通賰,所以就給這个所在叫「金窟」。

 

金窟【國語版】

    外垵沿岸從後灣凱仔尖仔這一帶,由於地形和水流因素,常聚集大量的魚,尤其在扳從頭這一帶素有「金窟」之稱。

    扳從頭位於圓弧形後灣的頂端,潮水沿著海岸,上下交會形成「八卦流」[1],一天中,水流的方向變了好幾次,時而東,時而西,飄忽不定變化莫測,形成魚類洄游最好的據點。

    冬天一到,聚集塗魠魚和梳齒(中華鰆),往往一次放網就可捕獲幾百條重達二、三百斤的塗魠魚,賣得大筆金錢,如同捧金入袋,因此有「金窟」之稱。

 

俗諺1:『人家網尾甩一下,卡贏雜姓磨幾年冬、賺幾年』外垵扳從頭海域為「大」宗族所有,光復後領有政府的「許可證」,此處漁獲豐富,稍微捕撈一下的數量,就遠勝過其他姓氏捕好幾年。(許剛毅口述)

 

俗諺2:『2月25猴王報,打破姓人的飯碗』,農曆2月25日這天俗稱「猴王報」,天氣會突然刮起大風、下起大雨,使得姓人家在沿海海域下網的工作受阻或停止,打破飯碗沒錢賺。(許剛毅口述)

 

俗諺3春報頭,冬報尾,日報一,暝報七,雞啼報十一,黃昏報三日,開門南風掩門報,掩門南風三日作』。

海上風暴:春天的風暴開始很狂,之後逐漸消退;冬天則剛好相反,剛開始若有似無,溫溫的、慢慢的越變越強,到最尾端的時候最猛。如果風暴出現在白天,則可能只吹一天風暴;出現在晚上,則會連續七天風暴。清晨雞啼時刻出現風暴,則可能會有連續十一天風暴;黃昏出現風暴,則會有連續三天。一大早開門吹南風,晚上關掩門戶時風暴就將來臨;如果晚上關門時吹南風,南風會連吹三日後,風暴緊接來臨。許剛毅口述)

 

後記一澎湖的「風暴」大約會出現在什麼日子,1766年《澎湖紀略》與1893年《澎湖廳志》皆有書寫記錄,2月25猴王報與書上記錄的名稱並不一樣。

 

[1] 1893年,林豪的《澎湖廳志》,第35頁曾提及:「澎湖島嶼迴環,水勢獨高,四面皆低,湖水四流,順逆各異,名八卦水。」

 

 

c11-1:在石滬與旁邊山頭(扳從頭)的前方海域即為「金窟」

 

c11-2:在海上拍攝的地點為「金窟」所在,前面山頭為扳從頭

 

c11-3:「金窟」的陸上地形,造成魚類聚集在扳從頭

 

c11-4:「金窟」潮間帶的石滬-風仔滬仔內,至今仍漁產豐富,老漁夫常觀潮汐在此「壓網仔」。

 

c11-5後灣圓形的地形,浮游生物隨沿岸海流形成的「八卦流」在此聚集盤留,帶來大量的魚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