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| ![]() ![]() |
昨天: | ![]() ![]() |
總計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d4
海上定位-山鼻
古時還沒有衛星定位,茫茫大海,航向何方,漁獲地點如何找尋?陸上的山頭(又稱山鼻)、建物等明顯標的物,提供大海最佳的定位點。外垵的漁夫,尤其是「放緄」的船長,更要記熟每個山鼻,及其相關位置關係,來記住每個漁獲點。
從內垵的「大鼻」(又稱鼻尖、牛心灣鼻、東鼻頭)到外垵的「二鼻」(白馬出)、「赤土路崁」、「尖仔」(屹仔尾尖)、「西嶼頭」等,都是外垵討海人必記的山頭【圖d4-1】。例如:從西北邊的海域要安全的回到外垵,通過西流,如航道要避開狂強的流水,必須要靠海岸邊緣航行,船經「六角帽」附近的「過流石」,要等到看到鼻尖剛露出時才可以將船轉向對準鼻尖,此稱為「鼻尖出(探)」,要不然,如果過頭的話則會遇到強流,不及的話則會撞上附近眾多的礁石(東半洋、西半洋等)而擱淺。
此外,看西嶼燈塔的燈火及塔盤來定位亦是重點,在燈塔跤海域附近的暗礁多(如:牛角石、過流石、孤獨石、三塭石、龜鱉石等等),如未注意,則會常常觸礁。船經附近海域,尤其在夜晚,至少要能看到燈塔的塔盤稱為「塔盤出」,否則就是離海岸太近了,而會觸礁。此燈塔的高度,負責設計的人有可能經過精密的計算及探訪,才能設計的如此巧妙。
d4-1:外垵討海人必記的山頭為海上航行定位標的
d4-2:船經「六角帽」附近的「過流石」,要等到看到鼻尖剛露出時才可以將船轉向對準鼻尖(海中浮出較大的石頭為六角帽)。
d4-3:海上的山鼻:圖中遠處而近為:內垵的「大鼻」、外垵的「二鼻」、「赤土路崁」等。
d4-4:船經燈塔跤附近海域,尤其在夜晚,至少要能看到燈塔的塔盤稱為「塔盤-出」,否則就是離海岸太近了,而會觸礁。